作家部落 张戬炜

    45、崭 佬  

     

    赵本山当年深谙潜规则,曾拖着一车茅台酒去央视“公关”。如今此人红成这个鬼样子,一个戏班班主,居然买了私人飞机,在祖国的蓝天上飞来飞去,实在让人不免感叹“今夕何夕”。

    因为此人与央视的亲热,东北方言开始在全国广大人民群众中滚来颠去,仿佛不会几句,就是“饱读诗书亦枉然”。

    譬如“骗人”。现在全国人民谁还说啊,都叫“忽悠”。譬如铁岭市。以前谁知道这个辽宁的边城啊,现在成了全国闻名的“大——城市”。譬如“很好”。还说这词的,肯定不看央视春晚。什么“很好”,应该说“钢钢的”。注意,这个“钢”字,要读第三声。

    我不习惯这种跨地域表达,总觉得还是乡音悦耳。什么“钢钢的”,常州人应该说“崭佬!”或者,就是一个嘎啦蹦脆的“崭!”近些年,有常州人在“崭”字后面加一个字,叫“崭钢”,不知是不是“赵东北”的流风所致,反正我觉得硌耳朵。

    常州人为什么把“很好”说成是“崭”,呵呵,因为这种表达是古汉语,有文化。

    先分辨一下。常州人要说“崭”,一定是觉得“很好”,或者是“非常好”。一般的,不用“崭”字,用“好”字就足够了。这有点类似英语里“OK!”与“GOOD!”的区别。

    给出一个论点,要经得起追问。我说,常州人觉得“很好”时说“崭佬”、或者“崭”,是不错。可落到纸上,凭什么说就是“崭”?还煞有介事地“先分辨一下”。于是会有人在边上起哄说,用“斩”字!刀快,一刀两断,那叫“很好”、叫“斩!”

    不急,诸位看官听我说——

    崭,中国古代四本权威训诂学著作——公元1008年的《广韵》、公元1037年的《集韵》、公元1292年的《古今韵会举要》、公元1375年的《洪武正韵》都解释为:“山高峻貌。”那本常州人编的《昭明文选》选中的、南梁朝著名青年诗人丘迟《旦发渔浦潭》诗里所说“诡怪石异象,崭绝峰殊状”之“崭”,意思就是“高峻貌”。

    人曰,高大险峻的山,与“很好”有什么搭界?莫非高山就很好、矮山就不好?山是人吗?身高不满多少就是二等残废吗?

    看官,性急吃不得热白粥——

    唐朝著名文青杜甫,听说著名愤青李白诗写得出神入化,就与他交朋友。文青与愤青一般是一枚硬币的两面,于是立即惺惺相惜。杜甫吹捧李白是“清新庾开府,俊逸鲍参军。”典故用得贼准。庾信、鲍照,那可都是文坛巨星啊。

    这个鲍照,不但自己文笔了得,还有一个妹妹,据说也厉害得紧。中国文坛上,兄妹档文学巨星,曾有过左思左棻兄妹。左思的《三都赋》,那是让洛阳卖纸的人大赚一笔的。左棻才华一露,就被皇帝收入宫中,从事专业创作了。鲍照的妹妹叫鲍令晖,写过“物枯识节异,鸿来知客寒”这样可得“鲁迅文学奖”的佳句。南梁朝文学理论大师钟嵘在其划时代理论巨著《诗品》里评价道:“令晖歌诗,往往崭绝清超。”

    肯定要嫌我废话太多了。讲一个“崭佬”,用得着引这么多古代文坛的破事吗?

    请注意钟大师对令晖妹妹评语中的“崭绝”一词。此刻,“崭”字所包含的“很好”、“非常好”的常州话表达,已经显露出来了。

    这个“崭”字,是怎样从“高峻”转到“很好”上来的呢?说一个成语:崭露头角。

    这个成语是从号称“文起八代之衰”的大文豪韩愈为文章写得好、官却做不好的柳宗元写的墓志铭里来的。《柳子厚墓志铭》云:“虽少年,已自成人,能取进士第,崭然见头角焉。”也就是说,柳师从小就像高峰,在群山之中不同凡响、出类拔萃,一不小心就显露出来了。    

    韩师腹笥丰富,他敢这样称赞柳同志,一定有来历。深究一下,“崭”字自被定性为“山高峻貌”后,移用于形容不同凡响、出类拔萃,还是有据可循的。

    譬如“崭萃”。崭崒者,不是一般的“崒”。例见江淹《迁阳亭》:“瑶磵夐崭崒,铜山郁纵横。”

    譬如“崭截”。崭截者,不是一般的“截”。例见常州大才子唐荆川《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》:“行必愜乎人之所安,故不为嵬崖崭截之行。”

    譬如“崭崖”。崭崖者,不是一般的“崖”。例再见常州大才子唐荆川《莆田林氏先墓表》:“将为矫世厉俗、捐私奉公、崭崖狷洁之行,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,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。”

    还有“崭新”、“崭亮”、“崭立”、“崭劲”、“崭晴”等,进而有“齐崭崭”、“新崭崭”之类的。因为问题基本说清,恕本先生就此打住,不多置喙了。

    前面引用的、文章写得像海潮一样汹涌澎湃的韩愈大哥的“崭然”之“然”,是语气词。用来评价柳师才华,其实就一个字:“崭!”咦,这不就是常州话嘛。再究,“然”,一不小心就会读成“佬”,声母相同,同声可训。“崭佬见头角焉。”啊呀,更是常州话了。 

    呵呵,对头!长期以来,在下我一直高度怀疑常州话里的“佬”字,是从“然”字演变过来的……